值得网 > 生活 > 正文

​馆长数家珍(第一百四十七期)谷正伦主甘:“宪兵之父”施展铁腕手段(一)

2024-12-21 05:11 来源:值得网 点击:

馆长数家珍(第一百四十七期)谷正伦主甘:“宪兵之父”施展铁腕手段(一)

文|袁志学

谷正伦

谷正伦(1889-1953),字纪常,贵州安顺人,被称为“现代中国宪兵之父”,提出将“不说谎,不作假,守本分,尽职责”作为宪兵官兵的座右铭。1905年,谷正伦考进武昌陆军中学,学习三年后毕业,正逢清王朝选拔一批青年出国留学,由此得以东渡日本。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,谷正伦因为对黄兴非常敬佩,所以虽然学业未满,仍请假回国,追随黄兴参加革命,任汉阳总指挥部少校副官。1913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陆军部少校科员,不久再次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。1919年谷正伦与陈瑾(陈白坚)在贵阳结婚。1921年黔军总司令王文华被刺身亡后,谷正伦和何应钦对贵州政权垂涎欲滴,都想利用贵州群龙无首的机会,扩充自己的势力,争夺主持黔政的头把交椅,结果两败俱伤、黯然退场。1927年3月,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参与了进攻南京雨花台高地的战斗,炮兵久攻不下,谷正伦因为学过炮兵知识,便亲自上阵开了几炮,发发命中目标,为攻占南京打开了缺口,深得总司令蒋介石赏识。北伐军攻占南京后,程潜首任南京卫戍司令,后由贺耀组继任,贺率部参加北伐张作霖,谷正伦受命代理南京卫戍司令,日本在济南制造“五·三”惨案,在交涉的过程中,蒋介石对日妥协,以贺耀组为牺牲品,免去贺所兼各职,谷正伦正式担任南京卫戍司令。

谷氏一门三中委 匹敌宋氏三姐妹

贵州安顺谷正伦故居.

谷正伦、谷正纲、谷正鼎三兄弟出身于贵州安顺旧州,祖父以买卖烟土起家,后迁居安顺县城,他们的父亲谷用迁是个前清的武秀才,沿袭了他们祖父的旧业,继续经营烟土生意,因特别精于盘算,购置了不少田地,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地主。谷氏三兄弟出身的旧宅位于安顺城内的“崇文路”,又称“铜匠街”,也唤“大箭道”,是黔中有名的“明清一条街”。谷氏旧宅坐东朝西,临街而建,占地1770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,主要包括三幢房屋、两个院坝、一方园圃。建筑风格为清末、民国黔中民居普通房舍,全系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带楼平房,门窗户壁皆以土漆漆就,颜色沉闷整肃。此屋为谷正伦兄弟之父谷用迁创修,亦是谷氏兄弟诞生、度过青少年及时常活动的地方。

谷正伦、谷正纲、谷正鼎

1935年11月,谷正伦和其弟谷正纲、谷正鼎在国民党“五大”上,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。“谷氏一门三中委”成为当时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赞赏之词。三兄弟同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,在历史上是罕见的。谷正伦虽然留学日本见过外面的世界,但他的封建思想却很严重。在安顺老家时,凡是招待客人,只要父亲在场,谷正伦是不就座的。有一次,谷正伦父亲宴请他的警卫连长冷如冰,他一直站在父亲身后负责斟酒。其弟谷正纲、谷正鼎先后留学德国,思想开化。如果父亲不在场,谷正伦面对弟弟便以长兄自居,摆出家长的架子。抗战时期,谷正伦从甘肃回老家探亲,谷正纲出门去迎接,向他鞠躬敬礼,他好像没有看见一样,照样和其他人一边走—边说话。谷正伦的小弟弟谷正鼎思想比较独立,对谷正伦的封建礼节不以为然。谷正伦三兄弟在国民党“五大”、“六大”、“七大”上,都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,曾被认为是民国时期足以匹敌宋氏三姐妹的存在,当时就有着“谷门三中委、宋家三姐妹”的流行说法。据说,蒋介石还曾为谷氏家族题写过一副名为“一门三中委、天下第一家”的对联,民间更是盛传来自贵州的谷氏兄弟“一门三中委,兄弟皆部长”的佳话。令人所称道的是谷氏三兄弟并非出身什么名门望族,而是凭借个人努力才有了后来的成就,鉴于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斗争,因所处职位及立场的不同,谷氏兄弟并没有相互扶持而成就,相互之间往来很少,可以说非常地不容易了。

南京卫戍司令 编练中国宪兵

宪兵之父谷正伦

宪兵(英文military policeman,简称MP,军事警察),起源于法国,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军队的正规常设兵种,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,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,组织军事法庭,是名副其实的军队中的警察。宪兵作为一支军队或某一级军事指挥机构内的组成部分,是很多国家在军队中设立的一个特殊部队或军种,其职能任务不是与敌人作战,主要是维系军纪,约束其他军人的行为举止,处理军队中的各种刑事事件,特别是军人违反军纪的事件。宪兵的基本职能是戍守首都、防卫重要军事处所及政府机关,押送军事物资,审讯战俘等等。在大部分国家,地方警察无权管辖军人犯罪事务,处理这些事务就成为宪兵的职责。战时状态下,对于平民的犯罪行为(通常是涉及政治或军事的犯罪行为),也属于宪兵的管理权限。所以,一般来说,宪兵是具有司法警察性质的特殊军事部队。

1941年谷正伦父子在中山东园寓所

1941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春祭成陵,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主祭,甘肃省主席谷正伦为陪祭。

谷正伦担任南京卫戍司令后,在南京政府中最显著的“政绩”就是替国民党编练宪兵。1927年“宁汉合流”后,谷正伦把北伐时期的宪兵营扩编为宪兵第一团,把自己原来任师长时的一个基干团改编为宪兵第二团,又把原武汉宪兵团改编为宪兵第三团,另外还成立了交通宪兵第二团。1929年,谷正伦以南京卫戍司令部的名义,设立了宪兵教练所,自兼所长。1930年,谷正伦又向蒋介石提出成立宪兵司令部、充实宪兵教练所、扩建宪兵部队的建议,蒋介石很快批准了他的方案。1931年,宪兵司令部正式成立,下设总务、军需、警务、军医、军械、政训六个处,谷正伦兼任宪兵司令。1932年,谷正伦把宪兵教练所改称宪兵训练所,扩大规模,加强力量,1935年3月,谷正伦又把宪兵训练所改为宪兵学校,由蒋介石兼任校长,谷正伦任教育长。这期间,谷正伦一面通过宪兵学校培训骨干,一面招考新兵。新兵训练期满后,即编成新的宪兵团,遣散原有的宪兵。1937年,谷正伦的宪兵团已编练成十—个,到1940年离开南京去甘肃任职时,增加到了十九个。谷正伦正是由于这一“政绩”,在国民党人士中赢得了“现代中国宪兵之父”的称誉。

(未完待续)